Hyperlane 是開發人員建立跨鏈宇宙的平台,提供了用於在區塊鏈之間發送訊息的鏈上 API。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Hyperlane 作為 API 在區塊鏈之間輕鬆安全地進行通信,或者開發人員可以利用 Hyperlane SDK 和工具快速建立跨鏈應用程式。
Hyperlane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跨鏈訊息傳遞協議 |
1120
|
108
|
ZetaChain 是基礎的公共區塊鏈,可在任何區塊鏈之間實現全鏈、通用智慧合約和訊息傳遞。 ZetaChain 設想並支持一個真正流動的多鏈加密生態系統。這些「全鏈」智慧合約可以在連接的區塊鏈之間發送數據和價值,包括比特幣、以太坊、Polygon,以及計劃支援的非智慧合約鏈,如比特幣和狗狗幣。 ZetaChain 建立在 Cosmos SDK 和 Tendermint 共識之上。
ZetaChain |
基礎設施、Layer1、模組化、跨鏈通訊
| -- | 全鏈智能合約平台 |
931
|
76
|
Axela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跨鏈通訊網絡,旨在透過連接異質區塊鏈並以優化的方式為建構者和最終用戶實現資產移動性和程序可組合性,從而提高 Web3 中的互通性。 Axelar 由兩層組成:網路和 API。 Axelar 的核心是一個無需許可的網絡,它透過權益證明和無需許可的協議提供圖靈完整的跨鏈通訊。位於網路之上的是 API 和協議,這是一個應用程式開發層,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它來組合任意數量的鏈。一旦集成,所有新的互連區塊鏈將自動與應用程式互通,從而實現無限的網路效應。
Axelar |
基礎設施、跨鏈橋、跨鏈通訊、互通性
| | 去中心化的跨鏈通訊網絡 |
1447
|
69
|
Openverse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Layer0 樞紐網絡,在現有區塊鏈技術基礎上,提出「全開放協議跨鏈」理念,將實現「不同區塊鏈、元宇宙、傳統互聯網之間價值(Token/NFT/訊息)的傳輸就像發郵件一樣簡單」。 Openverse 提出了「比特幣 VRC10 協定」、「私鑰 VRC11 協定」、「公鑰發行機制,PCIM」等協定體系。
Openverse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互通性
| -- | Layer0 樞紐網絡 |
80
|
68
|
Polymer 是以太坊的互通性樞紐,它為連接的第 2 層提供 IBC 執行,無需本地 IBC 集成,從而使新的 L2 能夠無需許可地連接到 IBC 網路。 Polymer 增強了以太坊 rollup 間的可組合性,同時利用 IBC 不斷擴展的應用程式網路。
Polymer |
基礎設施、Layer2、跨鏈通訊
| | 以太坊互通性樞紐 |
732
|
50
|
Firefly Bridge 是一個跨鏈訊息與資產傳輸協議,支援 EVM 和非 EVM 網路間的交互,採用鏈上合約驗證與中繼機制,實現無需託管的跨鏈操作,並提供統一的介面以簡化多鏈應用的開發與使用。
Firefly Bridge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 跨鏈訊息與資產傳輸協議 |
35
|
49
|
Omni 是以太坊的互通層,使開發人員能夠對跨越以太坊整個 Rollup 生態系統的全球應用程式進行程式設計。在構建應用程式時,開發人員將不再被迫在單個 Rollup 或執行環境的範圍內進行構建——他們將能夠無縫地構建存在於以太坊生態系統中各處的應用程序,同時訪問所有用戶和所有資本。 Omni 的前身為為 Web3 專案提供金融服務的 DeFi 協議 Rift Finance。
Omni Network |
基礎設施、模組化、跨鏈通訊
| -- | 以太坊的互通層 |
1038
|
49
|
Omnity 是由 Octopus Network 在 Internet Computer 上建構的全鏈互通協議,專門設計用於適應模組化區塊鏈環境。 Omnity 解決了安全漏洞、高成本和延遲以及流動性碎片等挑戰。 Omnity 的最終目標是連接數千個區塊鏈並促進每天數百萬筆跨鏈交易。
Omnity Network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 全鏈互通協議 |
455
|
42
|
Topos 是一種利用零知識證明和可靠廣播的互通性協議,允許各種公共和私有區塊鏈相互通訊。零知識證明允許區塊鏈證明其狀態轉換的有效性,而不會損害隱私的內部訊息,例如帳戶地址和帳戶餘額。
Topos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 利用零知識證明的互通性協議 |
70
|
40
|
Stripchain 是一個跨鏈互通性協議,允許開發人員創建稱為意圖的命令,以執行諸如在區塊鏈之間傳輸資料之類的操作。基於一個名為stripVM的系統,它將使應用程式能夠與不同的協定進行通訊和協調。
StripChain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互通性
| -- | 跨鏈互通性協議 |
140
|
39
|
GVNR 是一種通用訊息傳遞協議,可實現每個相容鏈之間的無縫連接。 GVNR 是為所有用戶,尤其是 AI 代理程式建構的。 GVNR 可以部署到任何無需許可或需要許可的區塊鏈,並且可由希望獲得最廣泛流動性的鏈、基金會或企業自行部署。 GVNR 使參與者(包括使用者、AI 代理和智慧合約)能夠控制每個連結鏈上的任何數位資產。
GVNR |
基礎設施、跨鏈橋、跨鏈通訊、互通性
| -- | 通用訊息傳遞協議 |
122
|
38
|
oooo 是一種支援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模組化全鏈互通性協議。其模組化通訊協定架構可確保系統內資料和交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這種方法解決了區塊鏈隔離和流動性碎片化問題,提高了資本效率和利用率,並最終改善了用戶體驗。 oooo 正在透過引入 AI Omninet(一種將跨鏈意圖轉化為無縫操作的智慧協議)來開創區塊鏈互通性的下一次演進。
oooo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互通性
| | 模組化全鏈互通性協議 |
208
|
38
|
exSat 是用於擴展 BTC 生態系統的對接層,由一套協議和機制組成,用於擴展 BTC 的數據共識,以增強比特幣生態系統內的互通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透過促進 BTC 和生態系統代幣餘額的直接查詢,exSat 實現了不同網路和比特幣第 2 層擴容解決方案之間資產和資訊的無縫流動。
exSat Network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擴展 BTC 生態系的對接層 |
232
|
38
|
MailZero 是一個為提供 Web2 到 Web3 互通性的平台,旨在開發連接所有鏈的底層來實現真正的互通性,無論它們是EVM生態系統、IBC生態系統還是其他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用戶將不再受主流協議是否支援某些鏈的限制。
MailZero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Web3 跨鏈通訊平台 |
96
|
38
|
Sygma是一種跨共識的互通性協議,支援通用訊息傳遞、資產轉移、不可取代代幣和去中心化金融,提供了以太坊和Polkadot生態系統之間的原生互通性。
Sygma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用於建立跨區塊鏈應用程式的互通層 |
49
|
38
|
Electron Labs 是一個以太坊通用 zk 聚合層,使用輕客戶端和零知識證明來保持去中心化。 Electron 在底層使用 UPA 將多個來源的證明聚合到單一超級證明中,分攤每個用例的成本。
Electron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隱私
| | 以太坊通用 zk 聚合層 |
260
|
38
|
MAP 協定是比特幣網路的互通層,基於 ZK 輕客戶端建置。它是比特幣生態系統開發者和用戶的網關,也是不同比特幣 L2 以及比特幣生態系統與 EVM 和非 EVM 生態系統互通的方式。
MAP Protocol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比特幣互通性 Layer2 網絡 |
368
|
38
|
Hyperbridge 是一個加密經濟協處理器,由共識和儲存證明提供支持,可實現安全、可驗證的互通性。 Hyperbridge 是區塊鏈互通性的 HTTPS,為開發人員提供鏈上和鏈下 SDK,用於安全地發送跨鏈訊息(POST 請求)和讀取鏈上儲存(GET 請求)。
Hyperbridge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互通性
| | 加密經濟協處理器 |
22
|
37
|
Auran 將基於自己的客製化 L1 來建立第一個跨鏈比特幣協議,該協議使用 Cosmos SDK、Tendermint 和去中心化的 TSS 網路來建構。該協議充當流動性層,將新生的比特幣第 2 層 (L2) 生態系統與比特幣區塊鏈連接起來。它使用戶能夠進行本機交換,並支援 Runes、BRC20 和 Ordinals 等主要元協定。此外,該協議整合了一個訊息系統,可在比特幣生態系統內實現跨鏈智能合約互動。
Auran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跨鏈比特幣協議 |
33
|
37
|
PICWE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無信任的,全鏈的流動性基礎設施,可實現多個區塊鏈和流動性池的無縫,具有成本效益的交易。
PicWe |
DeFi、收益聚合器、跨鏈通訊
| | 全鏈流動性解決方案 |
194
|
37
|
TeleSwap 是一種無需信任的通用互通性協議,為開發人員建立跨鏈應用程式提供了基礎架構。使用 TeleSwap,用戶可以在區塊鏈之間移動任何數據,例如合約調用等訊息,或代幣和 NFT 等資產。
TeleSwap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互通性
| | 跨鏈基礎設施 |
251
|
37
|
Darwinia 是一個跨鏈訊息傳遞基礎設施。 Darwinia 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提供了一個可靠且可編程的跨鏈平台。 Darwinia 為開發者提供了 SDK,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將跨鏈能力整合到他們的 Dapp 中。
Darwinia Network |
跨鏈通訊、波卡平行鏈
| | 跨鏈訊息傳遞基礎設施 |
300
|
37
|
Satoshi 協定是建立在 BTC-Light-Node 和鏈抽象技術之上的跨鏈訊息傳遞橋。
Satoshi BTC |
基礎設施、跨鏈橋、跨鏈通訊
| | 跨鏈訊息傳遞橋 |
52
|
36
|
MultichainZ 是一種跨鏈互通性協議,可作為統一層,允許不同的區塊鏈網路無縫地相互互動、通訊和交易。
MultichainZ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跨鏈互通性協議 |
122
|
36
|
Glacis 是一種協議,使開發人員能夠簡化、保護和管理其跨鏈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正在從單鏈部署轉向多鏈部署,以覆蓋盡可能多的用戶。透過利用 Glacis 聚合跨鏈通用訊息傳遞協定 (GMP),例如 Axelar、Wormhole 和 LayerZero(通常稱為橋),開發人員能夠為其跨鏈應用程式定義路由和安全邏輯。
Glacis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聚合跨鏈訊息傳遞 |
107
|
36
|
IBC是一個全球開發者社群建構的開源協議,由Interchain Foundation資助。它旨在增強跨鏈通訊的健全性、安全性和功能性,並由多個組織共同維護和發展。
IBC Protocol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 跨鏈通訊開源協定 |
262
|
36
|
Paloma 是一個快速、無需許可的 Cosmos-SDK 區塊鏈,可以在任何其他區塊鏈之間安全地移動訊息。 Paloma 專為希望以可擴展且安全的方式管理鏈間雙向訊息的開發人員而設計。 Volume 提供安全、可擴展的區塊鏈訊息軟體,讓開發人員以盡可能低的成本跨越任意數量的區塊鏈進行通訊。
Paloma |
基礎設施、Layer1、跨鏈通訊
| | 支援跨鏈訊息管理的 Cosmos-SDK 區塊鏈 |
138
|
36
|
Asterizm 是一個以使用者應用程式 (UA) 為中心的去信任化跨鏈通訊協議,提供鏈上和鏈下安全基礎架構來處理 UA 實現的任何跨鏈邏輯。 Asterizm 的關鍵特性是在客戶端伺服器端對傳輸的跨鏈訊息進行加密,同時作為預言機來確保來源鏈上的交易有效性。
Asterizm Protocol |
基礎設施、跨鏈通訊
| -- | 跨鏈通訊協定 |
56
|
36
|
Elk 是一個用於跨鏈價值轉移和區塊鏈互通性的點對點網路。 ElkNet 是網路核心的強大跨鏈引擎,可安全高效地傳輸價值和訊息,減少區塊鏈之間的摩擦和資產碎片化。社群專案和開發人員還能夠建立動態多鏈應用程序,利用 ElkNet 以及代理代幣和跨鏈訊息傳遞等功能。
Elk Finance |
基礎設施、跨鏈橋、跨鏈通訊
| | 用於跨鏈價值轉移的點對點網絡 |
161
|
36
|
Vizing 是一個基於先進 zk 技術構建的全方位互通環境,提供更快、更實惠、更安全的以太坊生態系統漫遊體驗。 同時,Vizing 是一個無需許可的去中心化網絡,透過與 Vizing 集成,為所有 DApp 提供與多個鏈互動的能力。
Vizing |
基礎設施、zk、跨鏈通訊
| -- | 基於 zk 的互通性協議 |
96
|
35
|